时间:2025-04-12 14:47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如何处理
1.劳动者遇到劳动争议时,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解决。首先可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或请工会、第三方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若协商不成或不履行和解协议,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达成协议应履行,不履行则可申请仲裁。
3.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不履行调解协议,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是必经程序,需在规定时效内书面申请。
4.对仲裁裁决不服,除特殊情况外,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按民事诉讼程序审理,劳动者要做好举证维护权益。
建议:劳动者遇到争议时,优先尝试协商解决,保留好相关证据。申请仲裁和诉讼时,注意时效和举证问题,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二、劳动争议中劳动者申请赔偿的流程是怎样的
劳动争议中劳动者申请赔偿,一般按以下流程进行:
首先,收集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及权益受损事实。
其次,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争取达成和解协议。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其居中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若调解也不成功,劳动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仲裁委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双方举证质证、辩论,之后作出仲裁裁决。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劳动者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
三、劳动争议处理中劳动者权益受损如何维权
劳动者权益在劳动争议中受损,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首先,双方可协商解决,这是最便捷的方式,劳动者可直接与用人单位沟通,达成和解协议。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该委员会居中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致。
调解不成或不愿调解,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对仲裁结果不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劳动者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
在整个维权过程中,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相关证据,以证明劳动关系和权益受损事实。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上一篇:老板降薪提出离职可以拿到赔偿吗
下一篇:公司有13薪辞退员工需要补偿吗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